關於『金紙』在燒什麼?
簡單來說
人世間在用錢
天上
地下
也需要用錢在疏通
只是比例上會不一樣
大家有沒有去宮廟拜拜的經驗?
流程是↓
先捐香油錢
然後拿香跟金紙
拿香還有分一支三支九支插香有不同的涵義
最後等香燒到一半之後
就把金紙拿去爐子燒
那爐子就等於轉換能量的地方
那爐子也等於人間銀行的櫃台
你燒化好的金紙
透過火燃燒完變成另一種能量
而這能量傳回到這間宮廟無形的銀行儲存
或者將這些金紙發給天兵天將
有點像人間要叫人幫你做事
就是要付出一點代價的概念
而金紙跟香 也等於一間宮廟的業績
神明也是需要業績
所以神明需要香的業績
一間廟越興盛,香火一定鼎盛
就很像很有名的南投『紫南宮』
每年都有好幾十萬信眾去那邊拜拜
為了就是『許願』能夠達成
加上每一年紫南宮燒化多少金紙...
我們常聽到說『燒金紙是補財庫』
財庫又有分天、地、水三庫
道教經典謂:「天官賜福、地官赦罪、水官解厄」
為何寄天庫↓
為了積福。
因我們今生所做之功德須在後世使用,
所以今世先積天庫在天曹案上則後不愁,
故曰寄庫。
為何寄地庫↓
為了赦罪。
因為前世所做之事或所欠之冤親債主,
不要在今世討之或擾亂,
以保事事順利,故曰還地庫。
為何寄水庫↓
為了解厄。
水府掌管現世人之財富,
如果水府財庫空虛,
現世怎麼有財呢?故在水府要補財庫。
所以如果要補財庫的信眾,
可以去拜請三官大帝或各尊神明作主,
祈求管財運的土地公和五路財神來相助喔!
庫錢除了天地水三庫之外,
還有天錢、地錢、水錢,
同樣來自道教天、地、水三個概念的轉化。
為何補天錢?
天錢代表天生帶來之錢運。
為何補地錢?
地錢代表工作事業之正財。
為何補水錢?
水錢代表偏財、意外之財。
補充一下↓
補財庫的由來
隋唐時之《道藏》書云:一切眾生命屬天曹,
身系地府,當得人身之日,
曾於地府所屬冥司借貸祿庫受生錢財,
意思是,人一生中的財富有賴天地曹官「貸款」給你,
借用庫財來人間運用,又稱為「受生債」。
據《太上五斗受生經》言,
貸款的金額是一出生即是有定數的,
計算標準則是以信徒生日時的天干地支為依據,
早日還完受生債即可得現世安樂、一生平順、
錢財無虞等等。
人生來即是在還這債,
除了用功德資財回報曹官之外,
也可以依照道教儀式煉化冥財,
填補向各個曹官所借的庫財,
這就是補財庫的由來。
不過,這種說法是網路上
我是覺得有待商榷
有的人這輩子沒做過什麼壞事,
卻總是遇到莫名奇妙的狀況,
或是無法控制慾望亂花錢,
讓自己破財或損財而存不了錢。
例如是被倒帳、被跳票、被倒會、
借人錢不還、遭竊盜、遭搶劫、
常掉東西、用錢無法節制…...等等的,
據說都是可以用補財庫的法事,
呈進疏文,請天官、地官、水官做主,
依照所缺失的部分加以補強。
三庫的由來↓
一般來說,人的財庫有三個:天庫、地庫、水庫,
對照的神明即天官、地官、水官,
也就是「三官大帝」。
三官大帝掌管了天堂、地府、海洋間的一切行政事項,
是極為崇高的神祇,
神格僅次於玉皇上帝,
所以民間寺廟常配祀於玉帝殿前,同受敬仰。
道教經典謂:「天官賜福、地官赦罪、水官解厄」,
就是說三官有對世人、亡魂等能
「賜與福份、赦免罪過、解除災厄」的權能。
隋唐以降,綜合道教受生債的觀念,
人的財富來自天、地、水三官借予,
演變到後世使用天地水庫來補財庫。
http://www.longchuan.com.tw/article/share/15.html
以上的某些資料出處於這網址↑
有興趣可以看一下
Mike
留言列表